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_天天碰天天拍天天爽_欧美人与动牲交的视频_日韩无码第一页久久

華西都市報-華西都市網(wǎng) 門戶 直播 財經(jīng) 查看內(nèi)容

2萬爐霍人供給4萬紅軍 一道“棒打蘿卜”菜流傳至今

2011-6-22 08:13| 發(fā)布者: 蔡靜| 查看: 2232| 評論: 0|原作者: 劉春梅 余行 王偉|來自: 華西都市報

摘要: 爐霍縣副縣長擁塔拉姆講述紅軍的故事 第2路 強渡大渡河—翻越夾金山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爐霍攝影報道 ●由于紅軍人數(shù)多,廚房的菜刀不夠用,人們就用木棒將蘿卜打碎,然后用清水煮,這一做法流傳開來,現(xiàn)在“ ...

爐霍縣副縣長擁塔拉姆講述紅軍的故事


    第2路
    強渡大渡河—翻越夾金山
   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爐霍攝影報道
    ●由于紅軍人數(shù)多,廚房的菜刀不夠用,人們就用木棒將蘿卜打碎,然后用清水煮,這一做法流傳開來,現(xiàn)在“棒打蘿卜”成為當?shù)孛?/div>
    ●目前爐霍尚有兩位老紅軍健在,其中一位因為身體不適正在成都休養(yǎng)
    前日,“重走長征路”第二路記者到達甘孜州爐霍縣。
    1936年,先后有4萬多紅軍在此休整半年之久,而當時整個爐霍縣只有2萬人。紅軍進駐期間,生活來源主要靠當?shù)靥峁?萬爐霍人供給4萬紅軍的歷史普寫了民族團結(jié)的篇章,當時的革命菜“棒打蘿卜”更是流傳至今,成為爐霍的一道名菜。

    朱德親自下田干活
    在爐霍縣博物館紅色展覽館內(nèi),爐霍縣副縣長擁塔拉姆介紹,1936年,朱德、李先念等紅軍領(lǐng)導(dǎo)人率領(lǐng)的部隊先后到達爐霍,不僅設(shè)了紅軍總指揮部,還辦了紅軍總醫(yī)院、紅軍大學等。
    紅軍剛開始進駐爐霍時,老百姓很害怕,跑到山上不敢回家?!爱敃r正是春耕時節(jié),朱總司令著急,人們不回來就耽誤了一年的播種時節(jié)?!睋硭?/div>
    姆說,朱德向進駐的紅軍提出了四項規(guī)定,包括尊重這里的風俗習慣,愛護藏族同胞的一草一木等,同時還派指戰(zhàn)員與翻譯上山,勸老百姓回家。不到半個月,絕大部分百姓回來了。
    隨后,朱德參與了當?shù)氐拇焊?,他與徐向前跟百姓一起在田里耕種的場景至今被傳為佳話。1999年,陳靖將軍為爐霍縣題字,就專門寫到了“徐帥肩拉犁,朱總赤腳耘”的故事。

    “棒打蘿卜”成名菜
    爐霍縣縣長甲么介紹,現(xiàn)在爐霍正在通過加強交通、電力等基礎(chǔ)設(shè)施發(fā)展生態(tài)旅游業(yè)。而來此旅游的人們,基本都要點一道這里的特色菜——“棒打蘿卜”。
    這道菜與紅軍有著不解的淵源,在爐霍也被稱為“紅軍菜”。擁塔拉姆介紹,1936年先后有4萬紅軍進駐,而爐霍總共只有2萬人,供給量大。由于蘿卜在高原生長較好,個頭又大,就成為常吃的蔬菜。
    “軍隊人數(shù)多,廚房的菜刀不夠用,切蘿卜工作量太大。為了省力氣,人們就用木棒將蘿卜打碎,然后用清水煮”。久而久之,用木棒打碎蘿卜的做法就流傳開來。如今雖然也是“棒打蘿卜”,但已經(jīng)不是清水煮出來的,而是鮮美的燉菜。擁塔拉姆說,現(xiàn)在這道菜非常受當?shù)厝撕陀慰偷臍g迎。
    爐霍的人們向來有儲糧的習慣,這也為進駐紅軍籌集糧食提供了方便。根據(jù)當時的統(tǒng)計,半年多時間里,爐霍人共為紅軍籌集了40多萬公斤糧食,牲畜4萬多頭,此外還有食鹽、衣被、帳篷等生活必需品。

    當?shù)厣杏袃晌焕霞t軍
    在爐霍縣內(nèi),當年有1100多名紅軍因為身體傷病等原因留下。擁塔拉姆說,留下來的紅軍要么由寺廟收留,要么由大家族部落進行照顧,有愿意回老家的,也由當?shù)厝嘶I錢護送他們回家。
    “留在爐霍的紅軍基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。”擁塔拉姆說,到1951年,留爐紅軍尚有123人,其中多數(shù)與當?shù)厝顺杉遥瑢t霍當作故土。
    今年92歲的呂兆林就是其中一位。擁塔拉姆介紹,目前爐霍縣仍健在的老紅軍有兩位,但都因為身體原因不方便接受采訪。她說,呂兆林留在爐霍時只有16歲,由寺廟里的僧人負責照顧?!爱?shù)卦?jīng)想幫他找到家人,好讓他認祖歸宗,但他出來當兵的時候太小,只記得自己是從遂寧出來,其他的都記不清了?!焙髞韰握琢直闩c照顧他的那位僧人的侄女結(jié)婚,完全融入當?shù)亍?/div>
    目前,呂兆林正在成都休養(yǎng)。

    第4路
    川陜根據(jù)地—川西北根據(jù)地
    華西都市報記者余行廣元攝影報道
    老人守護紅軍樹26年
    昨日,冒著傾盆大雨,“重走長征路”第四路記者到達廣元元壩區(qū)太公紅軍山。
    紅軍山腳下,一棵枝繁葉茂的黃粱樹引起了記者注意。該樹高達13米,需要4個成年男子才能合抱。
    一直守護著大樹的該鎮(zhèn)退休干部,73歲的劉寧站在大雨中等候著我們的到來。他看著大樹深情
    地說,是紅軍烈士的鮮血澆灌了這棵大樹,它是紅軍精神的象征。
    1933年6月,紅四方面軍31軍進軍廣元后,在當?shù)亟⒘颂K維埃政權(quán)。正當蘇區(qū)人民在紅軍的帶領(lǐng)下打土豪分田地、翻身鬧革命時,當?shù)氐耐梁懒蛹澇眉t軍暫時轉(zhuǎn)移之機,偷襲了當?shù)卣瑑擅锩刹坎恍冶徊恫⒈粴⒑υ谶@棵黃粱樹下。不久,又有15名游擊隊戰(zhàn)士犧牲在此樹下。鄉(xiāng)親們?yōu)榧o念這些英烈,將該樹命名為“紅軍樹”。
    從1985年開始,當時還任鎮(zhèn)民政干部的劉寧就開始守護紅軍樹,一直到現(xiàn)在。

    第1路
    四渡赤水—彝海結(jié)盟
    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偉西昌報道
    禮州會議確定長征路線
    昨日下午,“重走長征路”第一路記者走進了西昌禮州鎮(zhèn)田壩村。1935年5月21日,毛澤東等領(lǐng)導(dǎo)人在當?shù)氐倪吋异籼瞄_會,這就是有名的禮州會議。正是在這次會議后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確定了長征的路線,并正式提出了“長征”一詞。
    1935年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先后在禮州召開了3次會議,分別是中央
    軍委禮州會議確定了北上抗日的行軍路線、聶榮臻主持的群眾大會和張聞天主持的歡迎九軍團座談會?,F(xiàn)保存較好的就是邊家祠堂紅軍軍事會議會址,這里不僅有當年開會曾使用的桌椅,還有四棵巨大古柏樹。
    當年紅軍經(jīng)過禮州時,當?shù)厝说纳罘浅G蹇?,很多時候吃不飽,可是他們還是將家里的食物分給紅軍吃。76年后,紅軍走過的這個地方已經(jīng)成了一個歷史文化名鎮(zhèn),成為涼山州鎮(zhèn)域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第九名,當?shù)剞r(nóng)民的主要收入來自石榴栽培、黑山羊養(yǎng)殖、蠶桑等特色農(nóng)業(yè)。


成都市公安局網(wǎng)監(jiān)處
 

返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