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一级a一片久久精品_天天碰天天拍天天爽_欧美人与动牲交的视频_日韩无码第一页久久

華西都市報-華西都市網(wǎng) 門戶 直播 財經(jīng) 查看內(nèi)容

瀘定橋22勇士 尚有14位無名

2011-6-19 10:24| 發(fā)布者: 蔡靜| 查看: 949| 評論: 0|原作者: 劉春梅 余行|來自: 華西都市報

摘要: 王永模在展示他已經(jīng)找到的勇士照片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“重走長征路”第二路記者到達瀘定縣,瀘定橋恰逢“五年一大修”,鐵索全部卸下 第2路 強渡大渡河—翻越夾金山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瀘定縣攝影報道 ● ...

 王永模在展示他已經(jīng)找到的勇士照片

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


    “重走長征路”第二路記者到達瀘定縣,瀘定橋恰逢“五年一大修”,鐵索全部卸下
    第2路
    強渡大渡河—翻越夾金山
    華西都市報記者劉春梅瀘定縣攝影報道
    ●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前,22根石柱代表22位勇士,其中只有5位有名字
    ●瀘定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永模為確認勇士身份奔波36年,目前確認8位
    奔流的河水依舊,大渡河兩側(cè)的橋亭搭起了施工擋板,橋上空空如也,不見曾定格長征路上具有歷史性時刻的13根鐵索……昨日,“重走長征路”第二路記者到達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,瀘定橋恰逢“5年一大修”,鐵索已全部卸下。被當?shù)厝朔Q為紅軍飛奪瀘定橋“活歷史”的瀘定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永模,已經(jīng)為確認勇士身份堅持奔波了36年。他說,當時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,目前已有8位確認了身份。
    紅軍急行軍240里被美國西點軍校當教材
    一進入瀘定縣城,就看到諸如“長征大道”等根據(jù)紅軍長征經(jīng)歷命名的路名。在城區(qū)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里,一幅幅舊圖講述著當年紅軍的壯舉。
    紀念館工作人員楊菲菲介紹,1935年5月28日清晨,由王開湘、楊成武率領(lǐng)的紅二師四團在行軍途中接到軍委電令,29日拂曉前趕到瀘定橋。接到電令時,離次日拂曉不足一晝夜時間,而當時距離瀘定橋還有240里路。
    這就意味著,在道路難走,又有阻敵的情況下,紅軍要在一天一夜內(nèi)急行軍到達瀘定橋西岸?!弊罱K紅軍在29日天亮前到達,創(chuàng)造了急行軍的奇跡。
    “現(xiàn)在紅軍的這一經(jīng)歷已經(jīng)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軍事教材之一。”楊菲菲說。
    確認勇士身份72歲老人奔波36年
    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紀念碑前,有兩排共22根赭色的石柱,代表著22位飛奪瀘定橋的勇士。只有最外側(cè)兩根石柱上有根據(jù)照片雕刻的頭像,其他的均是方形石柱,有名字的只有5根石柱。其他的則只有紅二師四團二連的編號。
    今年72歲的王永模,在瀘定縣被稱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“活歷史”。他說,紀念碑于1985年5月由時任紅二師四團的政委楊成武親自奠基,當時22位勇士中確定名字的只有5位,有照片的只有2位。所以其他石柱上均沒有姓名和照片。為確認勇士們的具體身份,王永模已經(jīng)奔波了36年。
    1975年,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革命文化調(diào)查小組,王永模被任命為組長。從此,他就踏上了尋找勇士的路途。30多年來,除已經(jīng)確認了名字的5位勇士廖大珠、王海云、李友林、劉金山、劉梓華之外,王永模又確定了趙長發(fā)、楊田銘、云貴川3位勇士,其中有照片的有4位:李友林、劉金山、劉梓華、楊田銘?!皠⒔鹕降恼掌瞧浼覍倏吹綄ふ覇⑹潞?,在今年5月24日寄來的?!蓖跤滥Uf自己還會繼續(xù)找下去。
    讀者如果有關(guān)于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的線索和資料,也可以聯(lián)系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(0836)3122117。
    瀘定橋5年一大修“十一”前重新開放
    自清康熙44年(1705年)瀘定橋修建以來,便堅持“三年一小修,五年一大修”。小修需要拆掉橋上的木板,檢查是否有破損,破損即需及時換掉。而大修則要卸下鐵索,對每一節(jié)鐵環(huán)進行檢修。
    “現(xiàn)在許多鐵環(huán)上面都還有當時鑄造鐵匠的名字,這是清朝實行的‘終身責任承包制’。”楊菲菲說,目前瀘定縣境內(nèi)的大渡河上,包括瀘定橋在內(nèi)共有7座橋。由于瀘定橋西岸還有個村莊,平時瀘定橋除了是旅游橋,也發(fā)揮著通行橋的作用。
    昨日“重走長征路”記者一行抵達時,正值瀘定橋“五年一大修”,13根鐵索及橋板全部拆下,橋兩旁的橋亭也在打圍施工。王永模說,這次維修自5月12日持續(xù)至9月12日,“十一”之前將重新開放。
    18年奔走記下10萬紅軍英名
    第4路
    川陜根據(jù)地-川西北根據(jù)地
    華西都市報記者余行巴中報道
    昨日上午,“重走長征路”第四路記者一行來到位于巴中的川陜蘇區(qū)將帥碑林,這里也是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。遍布山坡的石碑上,刻著10萬余名紅軍將士的英名。
    在一處紀念碑前,記者遇到了一位白發(fā)老人。而他就是碑林的始建者,75歲的張崇魚老人。此時他正戴著老花鏡,一一核對著石碑上的英烈姓名。
    “尋訪千家萬戶,就是為了讓每個紅軍英烈都有自己的名字?!睆埑玺~說,每個名字背后都有著一段蕩氣回腸的英雄故事。
    張崇魚說,讀初中時他就有了尋找革命先烈姓名的想法。18年前,他開始著手籌建這個碑林。碑林始建時,只有張崇魚等幾個參與者,每個人一個月的工資不足200元。但即便如此,老人們也堅持下來。
    18年來,他走遍了中國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,尋訪眾多珍貴的紅軍戰(zhàn)士資料,在碑林長廊上,篆刻下10萬余名紅軍將士的英名。
    “雖然年齡大了,但紅軍精神鼓舞我,我的干勁依舊很大?!睆埑玺~說,自己將繼續(xù)尋找下去。而如今有了網(wǎng)絡(luò),人手也多了不少,他準備繼續(xù)擴大碑林的面積,讓后人都能記住紅軍戰(zhàn)士的偉業(yè)。


成都市公安局網(wǎng)監(jiān)處
 

返回頂部